心理咨询

咨询热线

联系人:刘老师

手机:18204271188

座机:19824276688

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人民剧场南(铁塔西面小区)鹤鸣路7号楼1单元101室

阿德勒与宾斯万格 个体心理学与存在主义(顶)

联系人: 刘老师
手机: 18204271188
座机: 19824276688
地址: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人民剧场南(铁塔西面小区)鹤鸣路7号楼1单元101室
留言咨询 更多信息
分享:

摘要

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上比较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路德维希•宾斯万格的存在分析学。存在主义中经常把个体视为一种社会存在来讨论,也就是视为宾斯万格所注意到的生活方式(style-of-life)的概念,生活方式的固化,而把焦虑视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夸大的目标(他们与优越性的努力联系在一起),和一种私人逻辑。目的论运动对于时间经验的关系也得到了探查。作者还总结两种取向是相似的,并且互为补充。

产品介绍

阿德勒与宾斯万格 个体心理学与存在主义 

作者 Trevor Hjertaas 
译者 M.André & miss_luna 


    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上比较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路德维希•宾斯万格的存在分析学。存在主义中经常把个体视为一种社会存在来讨论,也就是视为宾斯万格所注意到的生活方式(style-of-life)的概念,生活方式的固化,而把焦虑视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夸大的目标(他们与优越性的努力联系在一起),和一种私人逻辑。目的论运动对于时间经验的关系也得到了探查。作者还总结两种取向是相似的,并且互为补充。 
    存在主义心理学在几年里受关注性有了一个复苏。一个在伦敦的富有实力的学院,包括艾米•万•多岑-史密斯(1997,1998),恩斯特•斯皮内里(1997),和弗雷德•斯特拉瑟(1999)都对这个学院有过贡献,并且这些人获得了新的关注点,这些关注点本来是集中在这个领域的早期工作者身上的,就像已经成名的艾尔文•斯特劳斯和梅达特•鲍斯。(杰西克,1999)存在主义心理学发展中主要的人物之一就是路德维希•宾斯万格(格米,2001),我相信探求宾斯万格的心理学取向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是很有用的。 
此在分析(Dasein analysis) 
    一个瑞士精神病学家,宾斯万格开始对《存在与时间》(1990)的作者马丁•海德格尔的著作感兴趣,这位作者就是公认的存在主义运动的领袖。宾斯万格与这个哲学家通过信之后,马上就与他形成了一个密切的工作关系。宾斯万格同时也是少有的几个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虽然有着不同的理论见解,但是一直保持着一种长久而和睦的关系的人物之一。(宾斯万格,1966)宾斯万格同梅达特•鲍斯一样,努力把海德格尔的存在的哲学思想运用到了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当中,这结果就是“存在分学”(Existential/Daseinanalysis)格米(2001)写道:“宾斯万格试图把海德格尔的思想结合临床”。就像我们看到的,宾斯万格的思想也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那些思想类似。 
    继海德格尔之后,写下“在世之在”(Being-in-the-world)的宾斯万格强调了那些超越内在精神的因素的重要性,同时也没有忽视“内在现实”。就像罗洛•梅和亚龙(1989)总结的:人类世界是一种有意义的关系的结构,人们存在于其中,也存在于它的设计中,却通常没有意识到它,他或她参与了……从存在心理治疗的观点来看,世界有三个模式。头一个是客观世界Umwelt,意为“周围的世界”(world-around),也就是生物的世界,这通常被称为环境。第二个是共同世界Mitwelt,字面意思就是“同处的世界”,这是人类同胞的世界,人们的群体。第三个世界是自己的世界,就是“个人的世界”,也就是人和自己的关系。 
    如此,群体对于存在主义的影响被认识到了,也就是在思想的学派的早期文献中的某些并不是立即可见的思想。(Johnson,1966)我们还能看到存在主义是现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先驱,个体心理学也是如此。(佩文和舒尔曼,2002) 
    值得注意的是,宾斯万格并没有按着字面意思接受海德格尔的思想,而是为了增加其临床实用性对其进行了有意义的歪曲和引申。就像霍勒(1986)指出的:“宾斯万格自己之后也承认他对海德格尔对于新人类学事业的解读是基于一种误解,但是事实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误解……海德格尔的存在分析的” 
    例如,海德格尔对于存在和在世之在的概念是模糊的,不寻常的而且显然很大程度上是自恋的或者说自我中心的。理查德森(1988)指出:“海德格尔的问题不是关于人的,而是关于存在的”而且里昂(1961)在他的文章中比较了海德格尔和阿德勒: 经过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海德格尔可以利用现象学的方法,仅仅好像他在描述一个作为出现在人类意识中的世界,也就是在本体论的层面来整体性的分析,因为它关系到的是一种“元人类”的此在的世界【并非实际的,日常生活】。 
    里昂继续解释,海德格尔对于此在的概念由一个“曾经是我的”的基础结构,对于此的思考甚至是注意,也就是他人的存在不是显著的。里昂也提到了艾尔文•斯特劳斯(1961)的观察,那就是在海德格尔有限的“世界”里,孩子,动物,和自然存在都仅仅是服务于“文明人”的兴趣的。海德格尔这方面的思想显然使得他沦落到了第三帝国的阵营中,而第三 帝国非常欢迎这位哲学家并且促进他的事业。(摩根,1996) 
    里昂继续说到,宾斯万格受到了海德格尔思想的更多人道主义潜能的影响,“并且被迫去重构它。【comitting】可以用一个术语“本体论错误”来描述,也就是说,他认为此在Dasein就像它所意味的那样,不是一直模板式的和难以说明的整体,而是实在的某个特定人类的存在。” 
    就像里昂强调的,海德格尔提出的是一些精妙的词汇,在这些词汇上,那些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们,像宾斯万格,鲍斯和萨特可以尽情地发挥其想象,尤其是在那些模糊得可以任意诠释的词上,就像霍勒所说的,海德格尔(他对其哲学体系影响的传播很感兴趣)没有反对任何的误解。 
    正如里昂所说,现在的重要性,死亡的意义,诸如可靠性,成为和存在焦虑之类的概念全部都出自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存在主义心理学就是从这些观点中而出的。 
与他人存在(Being with Others) 
    尽管用了许多复杂的术语来描述,宾斯万格对临床现象的解释依然很接近个体心理学的思想。宾斯万格用此在Dasein和在世之在Being-in-the-world来强调存在总是与他人联系在一起,任何仅仅要成为自我关注的欲望都只是“过分的愿望”宾斯万格说,“在世之在意味着在世的在总是与其他的存在一起,就像我和共存一起。”当然,这与安德里安的思想是一致的,而他把人类视为一种社会性生物,把着放在共同世界Mitwelt上。然而,阿德勒也没有否认人的个体性,也就是存在主义心理学当中的“个人的世界”Eigenwelt。宾斯万格也写过类似的话:“人就像作为一个个体存在一样,他也是社会性的,他驾驭着他的生活来往于这两者之间。” 
    宾斯万格也关注精神病理学,并且这种精神病理学来源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协调问题。他关注到其中的一种变化,他写道: “我们所称为的心理疾病的东西出现在,当我们不再能区分“内在”和“外在”,以及存在和世界时……在“迫害妄想”那里,这种大坝倒塌了。存在焦虑的洪水淹没了人们;此在从各个地方威胁人们,这是一种对困扰。” 
    阿德勒正如他早年对侵略性驱力的发现一样,他也关注于人类所拥有的这种残酷。当然,阿德勒没有停留在这种人性观赏,而是提出了“社会兴趣”来对抗它。从对孤独的疏远感或是对相互间的关注而来的一种类似的发展观也可以在其他存在主义作者那里看到。 
生活方式Style of life 宾斯万格对于“在世之在”的探索自然地将他引向了生活方式上,而且多少有些惊讶的是,当他讨论个体在世之在伴随着双相疾病的痛苦,并且显露出他与阿德勒的亲密关系时候,他实际上才使用这个术语: 
    我们的人物是发现这个新的原则,只有通过这个原则,这种疾病才能被理解。然而,这个原则不再是在这个明显的词里,有意义的表述里,或者甚至思想本身里找到,而是在这些病人生活的整体形式里,那些弥漫的空虚里,跳跃的,闪现的生活方式里才能找到,这正如你已经明确注意到的一样。当我们谈到生活形式和生活方式时,我们所谈的是一种特别的方式,而人类正是以这种方式处在世界里。而这是根据他们如何存在于世界中的,这个存在是他们如何的自我,或者我们错误地说:他们的“我”塑造了他们自己。自我和世界在这里不是分裂的,而仅仅是一个人在世之在的两极分界的概念。 
    如此的类似不应让我们感到惊讶,如果我们能想起海因茨•安斯巴赫曾经把阿德勒文本中的“生活”换成存在主义文本的术语“存在”来展示阿德勒的概念其实与存在主义者的是一样的。(而且宾斯万格强调“个性”作为一种动力发生在人与世界的交互作用中,就像阿德勒强调人类是一种社会的动物)。这种观点当然包括个体的单独性和“创造性”,而这是这两种取向共同的信念,也就是环境的影响被视为重要的,但又不仅仅是决定性的。万•度森和安斯巴赫又说: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欧洲存在分析学的主导人路德维希•宾斯万格对精神分裂的主要心理动力学方面有着相近的观点,……宾斯万格在精神分裂症的观点不仅与阿德勒相对应,而且在阿德勒的整个精神病理学上都是如此。对于阿德勒,就像上文中提到的,认为精神分裂症只是正常人和神经症的一个更为夸张的特例。 
    有了对生活方式的理解,宾斯万格之后又探索了它的各种病理状态,而这是他在他的病人身上碰到的。宾斯万格说:“症状”,观念的奔逸,精神活动的抑制,语词新作,固化)是一种心灵扩散的表达,一种存在形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展现了与阿德勒的信念类似的一面,也就是认为症状来自于生活方式的扰乱。 
    关于精神病理学的其他方面,与阿德勒观点类似,都是基于一种固定的生活方式。宾斯万格(1963)相信造成与我们大多数人相异和不同的,而且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的那些人“


心理服务更多>>

  • 上学了,压力也来了

  • 婚姻危机干涉

  • 婆媳关系难处的心理根源

  • 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馨悦心理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企业心理咨询、个体心理咨询、心理内训等业务。提供专业的企业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和职业规划服务。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盘锦市兴隆台区馨悦心理咨询工作室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辽ICP备2022009527号

本站关键字: 盘锦馨悦心理咨询中心 盘锦心理咨询 盘锦心理内训 盘锦心理专家 盘锦心理医生 盘锦心理治疗 盘锦抑郁症治疗 盘锦心理工作室 盘锦心理健康 盘锦心理门诊 盘锦心理服务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